肝脏在能量代谢、外源物质的生物转化、基质蛋白的合成、解毒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作为体外“金标准”,原代肝细胞完整保留代谢酶及转运体系统,相较于肝微粒体、S9片段等更贴近生理状态;原代肝细胞通过多维度应用可显著提升新药研发效率,尤其在代谢预测、毒性规避及复杂相互作用解析中发挥核心作用,其技术迭代(如3D培养、多物种模型)持续推动精准药物评估体系的发展。
原代肝细胞应用领域
代谢途径与动力学:原代肝细胞是研究药物在肝脏中代谢途径(Ⅰ相/Ⅱ相代谢)和药代动力学的“金标准”模型,通过孵育药物与肝细胞,可预测药物清除率和半衰期。
药物-药物相互作用(DDI)评估
原代肝细胞可模拟多种药物联用时的酶诱导或抑制效应,预测临床DDI风险(如CYP450酶活性变化)。
药物毒性筛选
用于评估化合物肝毒性(如线粒体损伤、脂肪变性)及代谢激活产生的毒性中间体(如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代谢物)。
3D培养技术
3D球聚体或三明治培养模型更好模拟体内微环境,可维持肝特异性功能(如CYP酶活性、白蛋白合成)数周,提升代谢和毒性预测准确性,支持重复给药毒性和慢性肝损伤研究。
赛笠百傲鼠肝原代细胞
赛笠百傲可提供SD、C57BL/6等常规大/小鼠肝实质细胞、肝星状细胞、kuffer细胞等多种肝细胞,采用体外多步灌注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而来,可交付规格为5×106/T25方瓶的细胞,纯度可达90%以上,且不含有HIV-1、 HBV、HCV、支原体、细菌、酵母和真菌等,拥有完善的配套细胞培养基及技术指导。
大/小鼠肝细胞复苏活率
冻存的大/小鼠肝细胞复苏后,经台盼蓝染色处理,显微镜下检测细胞活率均在90%以上。
大/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效果
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培养1-7天形态
SD大鼠分离的肝星状细胞,α-SMA、Col1α、TGF-β1基因在细胞活化过程高达1万倍增长。
大/小鼠Kupffer细胞形态及功能鉴定
SD大鼠及小鼠Kupffer细胞:在培养7天后,细胞极化明显,呈现典型的巨噬细胞形态。
大/小鼠Kupffer细胞在不同浓度LPS刺激后,IL-6和TNF-α分泌呈剂量依赖型明显升高。
鼠原代肝细胞货品信息
除以上鼠肝细胞外,我司还有大小鼠肝窦状细胞、心肌细胞、神经、血管内皮、上皮类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类型,如有您有其他种属和其它组织细胞需求,可与我司联系。